2025年9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合作研究项目“促进中非反刍动物粗饲料利用效率的预处理技术及其作用机制”和“草木樨香豆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鉴定及半同胞家系种质创新”总结交流会在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李向林研究员(线上),国际家畜研究所(ILRI, Kenya)饲料与牧草开发团队负责人Chris Jones,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Zulfi Jahufer教授,国际家畜研究所(ILRI,Ethiopia)Abel Gari Teshome,以及国际家畜研究所(ILRI,Nepal)Varijakshapanicker Padmakumar(线上)等项目咨询专家、以及来自兰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课题负责人、学术骨干及研究生20余人参加会议。兰州大学张吉宇教授主持会议。
项目组汇报五年研究进展。张吉宇及兰州大学刘文献教授和杨彦龙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化物所董树清研究员等成员代表展示了“草木樨香豆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鉴定及半同胞家系种质创新”的进展和成果。中心成艳芬教授线上汇报了“促进中非反刍动物粗饲料利用效率的预处理技术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与会咨询专家在听取汇报后,对项目团队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就研究方法优化、成果应用拓展、未来合作方向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特别是围绕牧草遗传改良与饲料高效利用的交叉研究,专家们建议进一步加强学科融合,深化中外科研合作,推动成果转化落地。会议还就下一步的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共同研究计划和重点方向。此次总结交流会不仅展示了中外科研团队在牧草遗传改良与饲料高效利用研究方面的阶段性成果,也为未来深入合作、推动饲草饲料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