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号,为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提高支部党员的综合素质,动物消化道营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特邀2021南京农业大学立德树人楷模朱伟云教授莅临本支部开展立德树人楷模专题交流会。会议由中心党支部书记成艳芬教授主持,支部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参加。朱伟云教授以自身三十余载的科研经历,从三个方面展开讲述作为硕博研究生应当如何对待科研。

朱伟云教授发表讲话
首先是科研与思维,一方面发散思维是科研过程中创新的灵感来源,同时也是一种跨领域融会贯通的桥接能力,我们应该勇于创新,拓展学科知识,发展交叉学科,不给科研设限。另一方面,聚焦思维是科研积累性的必要条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在特定的阶段关注一件大事并为之不断努力、不断积累。朱伟云教授的一席话教会了我们应该“志存高远,波澜不惊”,尤其是对临近而立之年的博士生,发散思维与聚焦思维的辩证统一才能让我们不在科学研究和职业规划的冲突时迷失方向,不为眼前的“高薪”工作机会所动,要知道沉淀下来的才是“真金不怕火炼”。

朱伟云教授与学生交流学科认识
其次是科研与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所学的学科决定了我们未来发展的高度。如果我们把动物科学学科认为是一项学习养鸡、养猪的畜牧养殖专业,那么我们的专业仅仅是一个面向农业的基础专业;但如果我们将“农业动物”作为研究科学问题的工具,深挖其在“生物材料”、“科学模型”方面的作用,那么我们的专业也是一个研究生命规律的高端专业。因此,提升学科认识,将动物科学学科视为一项为人类幸福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可以深化自身价值,为我们的科研提供不竭动力。

朱伟云教授讲述其科研历程
最后是科研与做人,当学生问及朱伟云教授是如何只身一人来到南京农业大学,从植物微生物领域跨向动物消化道微生物领域成功创办消化道微生物实验室的,朱老师回答道这其中一个秘诀是她所遵循的“1+N”的合作法则。在待人处事过程中一定要意识到自身的能力是有限的,要知道一个人虽然走的快,但一群人方能走的远。在科研过程,放低姿态,不耻下问是合作;广读文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也是合作;师门互作,互相成就亦是合作。

支部书记成艳芬进行总结
朱伟云教授讲述的人生经历以及传授的科研经验令学生党员们受益匪浅。活动最后,中心党支部书记成艳芬教授进行总结讲话,作为党员必须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向身边的榜样和楷模人物看齐,切实发挥党员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