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3日下午,第五十三期动物消化道营养精品学术沙龙在逸夫楼2064举办。本期的学术沙龙由消化道微生物实验室的三位博士生——李润林、王红玉、许晨远分别作出汇报。
博士生李润林就硕士期间工作作出汇报,汇报主题是《不同质量苜蓿草粉对初产母猪生长性能及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旨在探讨在初产母猪后备、妊娠、哺乳阶段使用不同质量苜蓿草粉对其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以及哺乳期母猪生产性能和肠道炎症的影响,为紫花苜蓿在母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试验分别对后备期和妊娠期母猪进行对照组、低质量组、中等质量组、高质量组4个处理。结果表明,后备、妊娠阶段日粮中均使用中、高质量苜蓿草粉具有更好的繁殖性能,中质量组经济效益最好;后备阶段日粮中使用中、高质量苜蓿草粉具有较好的后续效应,对后续母猪的繁殖性能具有较大的提高。随后,作者又研究了日粮中使用中质量苜蓿草粉对仔猪生长性能、母猪炎症反应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猪日粮中使用苜蓿草粉,增加了肠道中丁酸产生菌丰度降低了促炎菌丰度,进而增加了肠道中丁酸含量,降低了肠道内毒素、母猪肠道炎症以及母猪血液炎症,同时提高了泌乳期母猪采食量和泌乳量,降低了仔猪炎症反应,提高仔猪生长性能。
博士生王红玉就硕士期间工作作出汇报,汇报主题是《蛋鸡玉米加工副产物营养价值的评定》。本研究通过建立蛋鸡玉米加工副产物的营养价值数据库,探讨玉米加工副产物常规指标与有效能之间的关系,为蛋鸡饲粮中有效利用玉米加工副产物提数据参考。研究分三个试验进行,试验一为玉米加工副产物的营养成分及色度分析。测定指标为色度 L*、a*、b*,采用 L*、a*、b*系统,以及申光WSC-S色差仪测定,营养成分(GE、DM、CP、EE、ash、CF、NDF、ADF、HC、AA)测定参照国标。试验二为蛋鸡玉米加工副产物代谢能的评定。试验分为预饲期和实验期,采用套算法结合全收粪法进行。将玉米DDGS、玉米胚芽粕、玉米蛋白粉、喷浆玉米皮按一定比例替代玉米、豆粕、菜籽油,计算玉米DDGS、喷浆玉米皮、玉米蛋白粉以及玉米胚芽粕的AME值。试验三为蛋鸡玉米加工副产物氨基酸消化率的评定。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根据CP从试验二中选出每种原料5个评定氨基酸消化率,NFD法测定内源氨基酸,屠宰后收集回肠食糜,以测定AAAID和SAAID。以上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玉米加工副产物化学组成、色度、AME及SIAAD差异显著;玉米DDGS的AME 2008.2(823.59 ~ 2622.82 kcal/kg DM)、喷浆玉米皮AME 1285.17(760.0 ~ 1922.8 kcal/kg DM)、玉米蛋白粉AME 3930.72(3291.8 ~ 4882.7 kal/kg DM)、玉米胚芽粕的AME:1611.76(1086 ~ 2206.2 kcal/kg DM);SID-Met、SID-Lys、 SID-Thr 最低。
博士生许晨远就硕士期间工作作出汇报,汇报主题是《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免疫能力及蛋白代谢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肌肉氨基酸组成、抗氧化能力、非特异免疫能力、蛋白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豆粕A替代10% 鱼粉,发酵豆粕B替代15%鱼粉,都能够促进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蛋白质沉积;发酵豆粕替代适量鱼粉不会对中华绒螯蟹肌肉氨基酸组成产生显著影响;发酵豆粕替代适量鱼粉不会对中华绒螯蟹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机能产生负面影响;发酵豆粕替代适量鱼粉可以提升蛋白代谢相关酶活性,并激活TOR通路。
本期动物消化道营养精品学术沙龙中,汇报人对各自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作出了详细的报告,在实验室各位老师的建议和指导下,汇报人及各位同学发现了研究中容易忽略掉的一些问题,并且有了新的收获。本次活动为大家创造了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大家增长了知识与见识,提升了大家对科研的热情,对学院日后的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