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学术沙龙 |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第六十三期动物消化道营养精品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2019年12月09日 作者: 阅读次数:

2019129日下午2:00,动物消化道营养精品学术沙龙第六十三期在逸夫楼2064举办,此期学术沙龙有本实验室的五位学生孟振祥、王红玉、李润林、范文禄、柳思强分别介绍了1篇文章。

首先范文禄对一篇题目为《High salt diet exacerbates colitis in mice by decreasing Lactobacillus levels and butyrate production》的文章进行了汇报。卫生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包括增加食用富含脂肪,简单糖和盐的食物(已知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可以解释慢性炎性疾病的患病率增加。高盐饮食已显示可通过p38 / MAPK信号通路在小鼠模型中加重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和结肠炎。然而,高盐饮食(HSD)对肠道菌群和肠道免疫稳态的影响,以及它们在确定肠道炎症刺激脆弱性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在这里,研究者调查了由HSD诱导的肠道菌群改变对鼠实验性结肠炎的严重性的作用。与对照饮食相比,HSD改变了粪便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减少了乳酸杆菌的相对丰度和丁酸盐的产生。此外,HSD通过增强促炎基因(如Rac1Map2k1Map2k6Atf2)的表达,同时抑制许多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基因(如Ccl3Ccl4Cxcl2),影响了结肠,并在较小程度上影响了小肠粘膜免疫。常规饲养的HSD小鼠发展为更严重的DSS-(葡聚糖硫酸钠)和DNBS-(二硝基苯磺酸)诱导的结肠炎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这种作用在无菌小鼠中是不存在的。转移到无菌小鼠中的实验表明,HSD相关微生物群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持续接触饮食盐。结果表明,HSD诱发的结肠炎恶化与乳杆菌的减少有关。和保护性短链脂肪酸的产生,以及宿主免疫状态的变化。 作者假设这些变化会改变肠道免疫稳态,并导致对炎症的脆弱性增加。

A702

然后柳思强为大家汇报了一篇题目为《Interactions Between Commensal Bacteria and Enteric Neurons,via FPR1 Induction of ROS, Increase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in Mice》的文章。胃肠蠕动(GI)降低是与肠道营养不良和有益微生物丧失相关的疾病的特征。尚不清楚食用益生菌作为有益的共生微生物如何影响肠神经系统(ENS)。作者研究了广泛使用的益生菌和共生鼠李糖乳杆菌GGLGG)对小鼠ENSGI运动的影响。对常规和无菌的C57B6小鼠进行LGG灌胃,收集肠道组织。肠溶变化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和免疫染色评估神经元亚型。通过免疫印迹和免疫染色评估了空肠肌丛中活性氧(ROS)的产生和肠神经节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的磷酸化(p)。在空肠冷冻切片上用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以检测甲酰肽受体1FPR1)。每天灌胃LGG 1周后,评估常规小鼠的胃肠动力。给小鼠喂食LGG刺激了肌层的ROS产生,磷酸化的MAPK1的水平增加以及神经元对胆碱乙酰基转移酶的表达增加(P <0.001)。在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一种ROS抑制剂)的小鼠中未观察到这些作用或LGGUSpaCLGG的粘附突变株)或FPR1基因敲除小鼠。在离体实验中,用LGG灌胃小鼠1周显着增加了粪便频率,减少了总胃肠道运输时间,并增加了回肠环形肌条的收缩(P <0.05)。使用小鼠模型,作者发现ENSLGG介导的信号传导需要细菌粘附,氧化还原机制和FPR1,该途径可能被激活以增加患者的胃肠动力。

D6D8

孟祥振向大家介绍了题目为《Gut microbiota from NLRP3-deficient mice ameliorat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by regulating astrocyte dysfunction via circHIPK2》的文章。已经发现炎性体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与抑郁有关,但是尚未详细阐明这种相互作用的潜在机制。NLRP3 KO小鼠的运动能力显着高于其野生同窝小鼠,而NLRP3 KO肠道菌群的集聚和移植避免了NLRP3 KO对基线时一般运动能力的影响。同时,NLRP3 KO菌群的移植减轻了CU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就纤毛虫、变形杆菌和拟杆菌的相对丰度而言,NLRP3 KO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明显不同。粪便来自NLRP3 KO小鼠的微生物群移植(FMT)可以显着改善受体小鼠慢性不可预测的应激(CU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考虑到环状RNA HIPK2circHIPK2)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观察到与对照组相比,CUS治疗的小鼠中circHIPK2表达水平显着增加,因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FMT通过抑制circHIPK2表达,显着改善了接受CUS治疗的受体小鼠的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研究表明肠道菌群circHIPK2-星形胶质细胞轴参与了抑郁症的研究,提供了从NLRP3 KO小鼠移植肠道菌群可能作为抑郁症治疗策略的翻译证据。

D320

李润林向大家介绍了题目为《Improved glucose homeostasis in obese mice treated with resveratrol is associated with alterations in the gut microbiome》的文章。口服白藜芦醇能够改善肥胖个体的葡萄糖稳态。本文中,作者研究了白藜芦醇的摄入在肥胖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组中产生分类学和预测的功能变化。特别是肠道的变化微生物组的特点:Turicibacteraceae, Moryella, LachnospiraceaeAkkermansia的相对丰度降低,而BacteroidesPara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提高。此外,从白藜芦醇喂养的健康供体小鼠的粪便转移是足以改善肥胖小鼠的葡萄糖体内稳态,表明白藜芦醇介导的肠道微生物组变化可能在白藜芦醇的作用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B6F3

最后,王红玉为大家介绍了文章《Gut microbiota mediates diurnal variation of acetaminophen induced acute liver injury in mice》。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肝毒性是领先的世界范围内急性肝衰竭的原因。众所周知,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损害表现出昼夜变化。但是,肝毒性变异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在这里,研究者旨在确定肠道菌群在调节APAP引起的肝毒性的昼夜变化方面的相对贡献。试验方法是雄性Balb / C小鼠口服或不口服抗生素治疗在ZT0ZT12分别给予单剂量的APAP300 mg / kg)。与以前的发现一致,与ZT0相比,ZT12的肝损伤明显增强。有趣的是,经抗生素治疗后,ZT12表现出与ZT0类似的抗APAP肝毒性的保护作用。此外,接受ZT12盲肠成分的小鼠比接受ZT0盲肠成分的小鼠表现出更严重的肝损伤。16S测序数据显示ZT0ZT12之间的盲肠含量在成分水平上有显著差异。此外,代谢组学分析表明,ZT0ZT12之间的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也不同。具体而言,ZT12处的1-苯基-1,2-丙二酮(PPD)水平明显高于ZT0。单独使用PPD进行治疗不会引起明显的肝损伤。然而,PPD在体内和体外协同增强APAP诱导的肝损伤。最后,研究者发现可以降低肠道PPD水平的酿酒酵母能够显着减轻APT诱导的ZT12肝损伤。

E7C8

本期动物消化道营养精品学术沙龙中,汇报人对自己研究方向上的一些前沿文章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在场的几位教授针对论文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汇报人及各位同学同时也发现了研究中容易忽略掉的一些问题,并且有了新的收获,本次活动为大家创造了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大家增长了知识与见识,提升了大家对科研的热情,对学院日后的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Copyright@2017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动物消化道营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1055736号-3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029号 

地址:中国南京卫岗1号南京农业大学逸夫楼2045 邮编210095 行政办公室电话:025-8439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