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9日下午,动物消化道营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第150期消化道营养精品学术沙龙在逸夫楼2064成功举行。本期的学术沙龙由消化道微生物实验室的硕士生凌乙丹、秦静、徐健健和博士生王文强做文献汇报,动物消化道营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参与此次沙龙。特选秦静同学的精彩汇报进行展示。
硕士生秦静对文献《Intestinal dysbiosis exacerbates the pathogenesis of psoriasis like phenotype through changes in fatty acid metabolism》—《肠道生态失调通过脂肪酸代谢变化加剧银屑病样表型的发病机制》进行汇报。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丘疹鳞状皮肤病,全世界有 1亿人受到银屑病的影响,发病位置出现红疹和斑块,通常覆盖白色鳞片,并且会引起瘙痒和刺痛。基因、环境、个人情绪、饮食等多种因素都是银屑病的触发因素。最恐怖的是银屑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非传染性、疼痛、毁容和致残的疾病”。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主要由树突状细胞(DC)、T细胞和(Th17产生IL-17A)角质形成细胞介导,从而促进角化细胞增生、表皮增生和皮肤炎症的发生。银屑病的治疗仍基于控制症状,患者通常需终身治疗缓解疾病,因此在银屑病的研究方面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肠道微生物是影响宿主健康的重要因素,通过调节由DC、Th17细胞、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介导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来影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几项研究银屑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差异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可能与银屑病的发展密切相关。但是,肠道微生物群介导银屑病进展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研究使用K14-VEGF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共居和粪便移植(FMT)实验探索肠道微生物群介导银屑病进展的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银屑病样皮肤表型的严重程度伴随着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变化,使用银屑病的K14-VEGF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共居和粪便微生物移植(FMT)实验,并证明具有严重银屑病样皮肤表型的小鼠肠道微生物群的转移加剧了症状轻微的小鼠的银屑病样皮肤炎症,包括增加Th17的浸润和分化,并增加了普雷沃氏菌的丰度,同时降低了狄氏副拟杆菌的丰度,这些菌群的变化进一步影响脂肪酸代谢,增加油酸和硬脂酸的丰度。同时,庆大霉素治疗显著降低了普雷沃氏菌的丰度,缓解K14-VEGF小鼠和咪喹莫特(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的银屑病样症状。并且验证试验表明油酸和硬脂酸的施用加剧银屑病样症状,增加小鼠皮肤病变区域的Th17和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浸润,并通过体外刺激DCs增加IL-23的分泌。基于相关的研究结果,作者得出结论:肠道微生物衍生的油酸和硬脂酸水平增加致敏树突状细胞,增加IL-23表达和Tn17细胞浸润到皮肤病变区域,从而加剧K14-VEGF小鼠银屑病样皮肤表型。
秦静同学最后也提出自己的思考:(1)庆大霉素处理小鼠后,仅用FISH检测其普雷沃氏菌丰度减少,结果可能和取样位置有很大关系,并不能直接得出普雷沃氏菌丰度减少这一结论。此外庆大霉素作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杀菌作用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而对厌氧菌无作用,而普雷沃氏菌在结肠中应该为厌氧菌,因此存在很大矛盾。(2)临床数据表明银屑病患者的粪便样本中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是否因为试验模型的不同导致结果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