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学术沙龙 |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第六十一期动物消化道营养精品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2019年11月25日 作者: 阅读次数:

2019年11月25日下午,第六十一期动物消化道营养精品学术沙龙在逸夫楼2064举办。本期的学术沙龙由消化道微生物实验室的三位硕士生——朱晓峰、林丽梅、曾洪波分别作出汇报。

研究生朱晓峰分享论文题目为《Microbiota fermentation-NLRP3 axis shapes the impact of dietary fibres on intestinal inflammation》。本研究目的是如何用可发酵纤维,菊粉或果胶取代不溶性纤维、纤维素,抑制白细胞介素(il)-10信号和/或先天免疫缺陷(Tlr5KO),从而影响免疫失调引起的小鼠结肠炎。实验设计采用4周龄的小鼠分成三组,分别为日粮中含有10%的纤维素组(CCD)、含有菊粉7.5%,纤维素2.5%组(ICD)、含有7.5%果胶、纤维素2.5%组(PCD),使用白介素10和单克隆抗体诱导结肠炎的发生,饲喂4周并采集样品。通过血清学、生化、组织学和免疫学参数检测结肠炎的发展。结果表明,菊粉增强了白细胞介素(il)-10引发结肠炎的严重程度,而果胶改善这种疾病。这种因菊粉喂养引起的结肠炎加重与产丁酸盐细菌的富集和盲肠的丁酸盐的升高有关。小鼠结肠炎加重有赖于NLRP3这种受体蛋白,菊粉能使肠道微生物发酵发生变化从而引发结肠炎,而多样受体NLRP3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抑制肠道中的微生物发酵和用果胶代替菊粉来缓解炎症发生。这些结果不仅支持了可发酵纤维有可能改善结肠炎的观点,而且还警告说,在某些情况下,益生菌前纤维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和结肠丁酸盐过量,这可能会加重炎症性肠病。

研究生林丽梅分享论文题目为《Multi-omics of the gut microbial ecosystem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炎症性肠病IBD影响全世界超过350万人,发病率也逐年增加,IBD最常见的形式是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在临床、免疫学、分子、遗传和微生物水平上具有异质性,其特征是CDUC的炎症减弱、慢性复发、虚弱、胃肠道或者结肠炎症缓解。它是由宿主、微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IBD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常见变化是兼性厌氧菌(如大肠杆菌)增加,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的专性厌氧菌减少。哈佛大学Curtis Huttenhower研究团队建立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ultiomics DatabaseIBDMDB),作为整合人类微生物组项目的一部分,以强化对IBD肠道微生物组病因学的系统理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本研究从五个学术医疗中心(三个儿科队列和两个成人队列)招募了132名参与者并随访1年,根据初始内窥镜和组织病理学结果未诊断为IBD的个体被归为非IBD对照组(Non-IBD),共收集24个时间点的651例活检,529例血样和1785例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MGX),元转录组(MTX),蛋白质组(MPX),代谢组(MBX)和病毒体(VX)检测,得到305个样本的全部测量分析数据结果及791MGX- MTX结果。本研究开发的IBDMDB是对IBD动力学中涉及的肠道微生物组的多个分子特征的首批综合研究之一。作为整合人类微生物组项目(HMP2iHMP)的一部分,作者对132名受试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研究,以获得疾病期间宿主和微生物活动的纵向综合分子谱(24个时间点,共2965例粪便、活检和血液标本)。在肠道炎症疾病活动期间肠道微生物功能失调,证明了兼性厌氧菌的特征性增加是以牺牲专性厌氧菌为代价,微生物转录(例如梭状芽孢杆菌)、代谢产物池(酰基肉碱、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和宿主血清抗体水平的分子紊乱。在确定代谢物池的变化是宿主驱动的还是微生物驱动的之后,酰基肉碱失调也可能成为IBD治疗的潜在新靶点,疾病活动期以时间变异性的增加为特征,具有特征性的分类、功能和生化变化。最后,综合分析确定了导致这种失调的微生物、生化和宿主因素。

研究生曾洪波分享论文题目为《Effect of dietary quebracho tannin extract on milk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cows》。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丹宁提取物(QTE)调节奶牛乳脂中脂肪酸(FA)分布的能力。将50头产奶量为33.2±8.2 kg/d的荷斯坦奶牛分为2组。在干物质(DM)的基础上,以饲料-浓缩比为66:34的基础饲料喂养奶牛。对照组(CON,基础日粮不加QTE)和基础日粮加1530 g QTE/kg DM(分别为QTE15QTE30)。本实验共6个周期,在每个周期的最后8天采集样本。乳与CON相比,乳酸(RA),一种共轭亚油酸(顺式-9,反式-11共轭亚油酸)和一种重要的人类健康促进剂,不幸地降低了(QTE15 8.3%QTE30 16%),可能是由于LA抑制了瘤胃BH。与CON相比,QTE15QTE30分别使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增加了4.715%,长链脂肪酸的比例也增加了(QTE15 2.0%QTE30 8.2%)。此外,与CON相比,肉豆蔻酸和棕榈酸减少了QTE30(分别为9.63.3%),这也有助于提高牛奶的营养质量,因为它们被认为可以增加人体的高密度脂蛋白。QTE处理降低了牛奶中支链FA的含量,表明抑制了瘤胃BH和微生物活性。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饮食中的QTE有调节乳脂FA分布的潜力,这种作用取决于剂量。由于QTE对乳脂FA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在得出QTE可能改善人类饮食中牛乳脂肪营养质量的结论之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在本次动物消化道营养精品学术沙龙中,汇报人针对自己研究方向上的文章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带领大家对前沿的动物消化道营养的知识进行学习,同时消化道微生物实验室的各位老师也给予了一些建议和指导,对各位参会同学的实验工作都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次活动有助于我院学生把握科研前沿动态,启发科学问题新思路,激发了科研热情,推进了我院学术工作的发展。



Copyright@2017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动物消化道营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1055736号-3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029号 

地址:中国南京卫岗1号南京农业大学逸夫楼2045 邮编210095 行政办公室电话:025-84395523